美麗中國的“讀者”記憶
發布時間:2025-07-04 09:59:36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馬世年 | 責任編輯:孫靈萱作者:馬世年(西北師范大學教授)
美麗中國有著多元樣相:自然的與人文的、傳統的與現代的、歷史的與文學的、理性的與感性的、當下的與記憶的、視覺的與聽覺的、社會的與心靈的……同樣,對她的書寫也有著多樣的方式?!白x者叢書·美麗中國讀本”就是一種“讀者”視角下的特別呈現:這里所說的“讀者”,既是指普通的讀者群體,更是指那份傳奇的雜志——《讀者》。
一
歷史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1年,胡亞權與鄭元緒在甘肅人民出版社創辦《讀者文摘》,誰也沒想到,這份不起眼的小刊物竟開啟傳奇之路。短短三年,發行量從3萬冊躍至100萬冊;2006年,月發行量突破1000萬冊,躋身中國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刊,比肩美國《讀者文摘》等國際知名期刊,締造了期刊界神話。
“讀者叢書·美麗中國讀本”(三本)
讀者叢書編輯組編
甘肅人民出版社
一本普通雜志勇攀行業巔峰,成為大眾閱讀的象征,也成為當代期刊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說,《讀者》不只是一本期刊、一個品牌,更是一種傳承、一種情結?;诖?,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讀者叢書·美麗中國讀本”(以下簡稱“讀本”),其價值和意義就顯得更為豐富?!白x本”作為《讀者》品牌的創新延伸,它既是經典雜志的全新載體,又精準回應了大眾對《讀者》的情感期待,策劃眼光很是獨到。
從編選本身來說,“讀本”絕非簡單的內容篩選,而是圍繞特定主題進行的凝練升華,深具傳統學術“選本”的厚重價值。好的選本,不僅讓人領略、理解所選文章的價值,更體現編選者的眼光與標準,從這個角度說,該叢書就是這樣一種好選本。
二
“讀本”的內容編排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心靈之美”三種,其實就是“美麗中國”的三種面貌、三幅剪影。叢書精選《讀者》歷年的美文匯集成冊,類別不多,篇幅也不大,很適合普通人的日常閱讀——這一點與《讀者》雜志是一脈相承的。三本書分別選用一句唐詩為題,其中“青山隱隱水迢迢”出自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一詩,此處借用字面意思以指“自然之美”;“何人不起故園情”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這里以鄉關之思代指“人文之美”;“云自無心水自閑”出自白居易的《白云泉》,編者以其禪意來喻“心靈之美”。三本書名讀來朗朗上口,詩意盎然,可見編者的特別用心。
《青山隱隱水迢迢》精選50余篇佳作,全方位鋪展美麗中國的自然長卷?!斑@些文章或展示祖國壯美的山脈河流、森林平原、冰川雪峰,或展示豐富且神奇有趣的動植物,或展示大到日月星辰,小到鳥鳴蛙聲等自然現象,可讓人們領略美麗中國的自然風光之美,感受各類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力之美,體悟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的生態之美?!辈粌H如此,書中有一些文章特別令人深思,譬如:汪曾祺筆下的《泰山很大》,既是泰山千年文脈的縮影,更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映照。張煒的《小獾胡的回報》,借孩童視角展現人與動物的純真羈絆。這些文字交織成詩,讓自然之美與人文之思在此共鳴。
《何人不起故園情》精選40篇佳作,堪稱一部縮微版中國文化史。書中文章從多個角度詮釋各種文化現象,展示中華文明根脈和中華文化源流,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仁愛、民本、誠信等精神內核。從許倬云勾勒中國文化變遷,到詹谷豐書寫王國維、陳寅恪等學人的風骨氣節,一路貫穿下來,不僅有文學,還有歷史,有精神,有氣節,因此,我更愿意將其看作是一部簡略的文化史。
《云自無心水自閑》選文40余篇。本書主要集中在人間親情方面,可用“心靈之美”來概括?!斑@些文章題材豐富,以小見大,反映真摯細膩的情感,不僅體現孝老敬親的人倫之美,也體現和睦團結的友善之美,還體現了大公無私的奉獻之美,更體現自我對話的和解之美?!睍杏H情篇章尤為動人:梁曉聲在《兄長》中書寫對患病哥哥的特殊牽掛;李修文的《長安陌上無窮樹》,刻畫老少病者間的相互慰藉;申賦漁的《住?!?,講述跨越年齡的真摯情誼。豐子愷《兒女》、朱光潛《自然節奏》等文,則將親情升華為對生命與心靈的哲學思考,讓讀者在平凡故事中,感受到情感最本真的力量。
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心靈之美,這是“讀本”呈現給我們的三種世界,也是《讀者》關于美麗中國的三種記憶。
三
從編選者的角度看,“讀本”也體現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色彩來。
一是本土視角?!白x本”所要呈現的,是“美麗中國”的文學表達,故而更多立足于中國本土實際與傳統文化語境,聆聽烽火邊塞、歷史斷章,注視江河山川、鳥獸草木,目睹生老病死、人生悲歡……歸根結底,就是講述中國人心中有、眼中有、口中亦有的故事,講述普通人的喜怒哀愁。這也是編選者的主題定位。
二是大眾閱讀。這是該叢書的讀者定位。所謂大眾閱讀,一方面指受眾群體的數量,另一方面,更多關系到受眾的文化素養??傮w來看,“讀本”在這方面是成功的,親民而不媚俗、文雅而不離群,選文力求文筆雅致、少長咸宜,裝幀素雅美觀。
三是美文傳統。這是該叢書的風格定位,和《讀者》是一致的?!蹲x者》的“美文”曾經流行多年,近些年來則多被批評,認為是食之無用的“心靈雞湯”。其實,癥結不在美文本身,而在于那些矯揉造作的“假美文”。在我看來,真正的美文,應兼具哲理、真情、人文關懷與優美文筆,這樣的作品永不過時?!白x本”中的很多文章,即便是置于明清小品文的上乘作品中,也毫不遜色。
文化記憶是一種集體記憶形態,它為許多人所共享,向他們傳遞著一種集體的也即文化的認同,相較于個體記憶,文化記憶通過文字、儀式等文化形式得以延續。這就是文化記憶理論。以此來觀照“讀本”所勾勒出的“美麗中國”圖景,其實就是一種文化記憶。萬古江河一卷書,美麗中國的理論意蘊、價值意蘊、歷史意蘊和實踐意蘊等,正是通過《讀者》的特定文字與“讀者”群體的集體記憶,從而得到普遍的、長久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