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文化產業活力奔涌
發布時間:2025-05-29 09:12:53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魯元珍 | 責任編輯:孫靈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洶涌,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為文化的創作、生產、傳播、消費拓展了廣闊空間,提供了無限可能。5月27日上午,2025年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分論壇”在深圳舉行,專家學者圍繞這一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快速發展將為藝術創作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華提出,恰當使用AIGC技術,可有效賦能藝術創作各環節,提質、生成、增效、降本,牢牢把握技術發展,將為藝術帶來全新機遇。
“文化內容產業是引入智能實踐的先鋒領域,大模型技術的突破正在帶來創作大眾化、生產智能化和生態普惠化等革命,重塑個體創作生態?!彬v訊研究院院長司曉也表達了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了解。
科技在文化傳播層面也展現出了強大的賦能效應。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特聘校長助理、計算與智能研究院院長張民表示,大模型、機器翻譯是中國文化出海的重要工具和傳播手段,“機器翻譯邁入大模型時代,以較強的上下文理解能力推動翻譯走向通用化”。
今年年初,大量海外用戶來到小紅書,為滿足用戶需求,小紅書基于大模型快速上線了翻譯功能?!拔覀兓诖竽P偷姆g功能非常自然順暢,甚至可以翻譯網絡的‘熱?!?,極大地促進了中外網友之間的友好交流?!毙〖t書高級副總裁湯維維說。
用數字技術記錄和保存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文物研究管理和傳統文化弘揚開拓了新途徑?!岸鼗脱芯吭簲底只Wo成果斐然,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超400TB數字資源,建成840TB分布式存儲系統與高效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倍鼗脱芯吭涸洪L蘇伯民介紹了“數字敦煌”品牌建設的經驗。
靈伴科技集團副總裁宓群則分享了人機交互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探索實踐范例:“在三星堆遺址,青銅神樹的枝丫通過空間計算‘生長’至真實比例,震撼直擊心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