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解讀蘇東坡的詩詞人生
發布時間:2025-05-19 13:49:32 |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王辰 | 責任編輯:孫靈萱作者:王辰
無論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币只蚴恰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边@些朗朗上口的詞句是大多數人認識蘇軾的第一窗口。詩詞中蘇軾可以是深情哀思,也可以是壯志激烈,這構成了蘇軾的不同面向,讓人們對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詞人產生好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康震由詞及人,通過一首首動人的詞句講述蘇東坡精彩絢爛的一生。
《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康震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是一本以蘇軾為研究對象的傳記式作品,作者康震教授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和豐富的歷史細節,將這位北宋文壇巨匠的一生立體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本書不僅是對蘇軾詩詞的解讀,更是對其人格魅力、精神世界以及人生經歷的全面剖析。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仿佛穿越千年,與這位才華橫溢、情感豐富、性格多面的文化巨人對話。
康震教授在書中提到,蘇軾的人生經歷了從少年成名到步入仕途,再到遭遇政治風波、貶謫流放的跌宕起伏。這種人生的波折不僅塑造了他復雜的性格,也深刻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蘇軾的少年時期便已展現出非凡的才華。他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為北宋文壇的后起之秀。這除了有他父親蘇洵在學業方面的嚴格督促,也有蘇軾自己以堅強的毅力與對學習方法的鉆研和改進。
少年蘇軾并不是個死讀書的書呆子,而是一個好讀書的小頑童。他在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教育面前,給自己的愛好找了樂趣。比如書上說,蘇軾曾將一百卷的《漢書》手抄了三遍,將近七十五萬字的書他手抄三遍,光想想就知道有多枯燥。但蘇軾卻很講究,最初抄寫一段文字,以三個字作為段落題目,第二次以兩個字,第三次只需一個字就能概括全段大意。他不光是在抄書,還在用自己的記憶方式打散《漢書》,重新組裝理解。這使得別人從《漢書》中隨意舉出一個字,蘇軾就能順著此字一直背誦下去,打造出了扎實的基本功。
蘇軾在讀書中還發明了“八面受敵”讀書法,康震在書中用《西游記》舉例,圍繞著唐僧專心取經通讀是一種感覺,圍繞孫悟空斬妖除魔通讀是另一種感覺,圍繞豬八戒三心二意通讀又是一種感覺,每一個主題都能讓你的每一遍讀書有新的體會,一本書可以讀成幾本十幾本書,這就是蘇軾創造的分主題閱讀法。這也是蘇軾對于經典古籍的理解比同齡人深了好幾層的原因。與那些痛苦背書,那些裝著功名壯志的孩童不同,蘇軾是“既來之則安之”,從生活中尋找趣味,讓本來枯燥的學習也好玩了起來。這種心態讓蘇軾成為古往今來歷史人物中最獨特的存在。
然而,這樣心態好又好學的蘇軾,仕途之路卻并不平坦??嫡鹬赋?,蘇軾在官場上的經歷充滿了矛盾與掙扎,他既渴望施展抱負,又因直言敢諫而屢遭排擠。這種矛盾的情感貫穿了他的一生,并在他的詩詞中得到了充分地體現。
蘇軾的詩詞作品是理解他成長歷程的重要窗口??嫡鸾淌谕ㄟ^對蘇軾詩詞的細致解讀,展現了蘇軾從青春年少到暮年歸隱的心路歷程。
蘇軾早期的詩詞充滿了對理想的追求和對人生的熱情。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不僅展現了他對歷史英雄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年輕時的豪情壯志。中年時期,他在經歷烏臺詩案等政治風波后,蘇軾的詩詞開始流露出更多的憂患意識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例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了他在逆境中的豁達與從容。晚年時期,蘇軾晚年被貶至海南儋州,在那里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的詩篇。例如,《和子由澠池懷舊》中“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表現了他對人生無常的感悟和對自然的熱愛。從豪情壯志到從容應對,再到放下宏大敘事而去體會生活中的美好。蘇軾到蘇東坡的變化,全在他的詩詞中有所反映,這個過程就是蘇軾成長的見證。
康震教授認為,蘇軾的精神世界是復雜而多面的。他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文化巨人??嫡鹛貏e強調了蘇軾“樂盡天真”的灑脫態度以及他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蘇軾的“樂盡天真”體現在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之中。蘇軾的人生哲學也深深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蘇軾在面對人生困境時,常常通過反思自我來尋找解脫之道。例如,在《題西林壁》中,他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泵鎸]山美景蘇軾已不僅僅是在抒情或者借物詠志,而是將人生放在哲學的維度思考,這不僅表現了他對世界的多元視角,也反映了他對人生復雜性的深刻理解,似乎看透其奧妙,但無法脫離其局限。
《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不僅是一部關于蘇軾的傳記,更是一部用詩詞連結蘇軾精神世界的作品??嫡鸾淌谕ㄟ^對詩詞的分析,以及歷史資料的補充,展現了蘇軾從小到大的各個面向。正如最后一講《東坡印象》那樣,無論是蘇軾的詩詞成就、人格魅力,還是他對人生的深刻理解,這些印象的拼湊,都讓我們感受到這位文化巨人的獨特風采。(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