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伉儷 文章知己——讀《程千帆沈祖棻畫傳》
發布時間:2025-04-07 09:45:11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鞏本棟 | 責任編輯:孫靈萱作者:鞏本棟(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程麗則編撰的《文章知己千秋愿——程千帆沈祖棻畫傳》(以下簡稱《程沈畫傳》),已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我捧讀再三,愛不釋手。這并非因其裝幀簡潔大方、圖像珍貴精美、文字優美生動,更在于它出自程千帆與沈祖棻兩位先生最親近之人——他們唯一的女兒程麗則之手。書中獨特的敘述視角、豐富的引用材料,以及真切自然的情感抒發,有著特別的吸引力。
一
孟子曾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程千帆和沈祖棻均為當代著名學者與詩人,沈祖棻更是以詞作聞名于世。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戰爭的“鼓鼙聲里”,沈祖棻以筆為刃,蘸著風雨塵沙,將無邊的煙柳斜陽、故國山川,盡皆寫入浩蕩春愁之中。程麗則在《程沈畫傳》第81頁中寫道:“沈祖棻一生留下516首詞作,其中近四百首作于抗戰時期。飄零輾轉,相思迢遞,眺望鄉關,國仇家恨,詞中處處纏繞著對半壁江山和危亡時事的憂患,對偉大祖國的忠誠摯愛?!边@番描述,精準概括出沈祖棻詞作的深刻內涵與卓越成就。
《文章知己千秋愿——程千帆沈祖棻畫傳》程麗則著南京大學出版社
程千帆在中學、大學時期,便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畢業后立志成為一名大學教授??箲鹌陂g,當沈祖棻以詞筆抨擊社會黑暗現實、抒發憂生憂世之感時,程千帆在離亂中“不忘初衷,發奮著書立說,立志為傳承中華文化多做貢獻”。34歲時,他便被聘為武漢大學教授。然而1949年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種種原因,程千帆未能取得他本應達到的成績。直至1978年,程先生應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教授之聘,只身東行,重新登上講臺,才開啟了其學術生涯中最為輝煌的篇章。
回到母校工作的程千帆,爭分奪秒地投身工作,力求奪回被耽誤的時間。在隨后的十余年間,他先后出版近20部著作,培養了10位博士和一批碩士。在史學領域,其《史通箋記》糾正舊注疏失,補前人未備,深受學界重視。在目錄學方面,他與徐有富合撰的《校讎廣義》,將目錄、版本、???、典藏之學融會貫通,所論見解通達,貼合研究實踐。而在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詩學研究方面,程先生成就更為突出。詩學本就是程千帆的家學。早年,他曾與同學結為詩社,晚年編成《閑堂詩存》,詩中含英咀華,自成一家風格。由此可見,程千帆的思想學術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家學淵源以及現代學術師承。厚積薄發之下,他于晚年在多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特別是他晚年提出的將文藝學與文獻學完美結合的學術思想與方法,在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二
從女兒的獨特視角回望程、沈兩位先生,程麗則為我們展現出他們學術與生活的多彩影像。
程麗則雖是兩位先生的獨生女,備受寵愛,但在當時艱難的生活環境中,并未被嬌生慣養。程麗則十歲時,沈祖棻因病住院,無法為女兒慶生,便在病床上寫下三首新詩。詩中祈愿女兒擁有秋月、冬雪般的襟懷與節操,具備大海般的寬宏、鷹隼般的勇敢堅強。詩末寫道:“最后,用媽媽的無盡的愛,織成一個千絲的密網,盛著這些寶貴的禮物,請西王母的青鳥帶給你。望你仔細地將它們驗收,永遠珍藏在你的心里?!边@份無私“無盡的”母愛,深沉而博大。若干年后,程麗則的女兒張春曉(小名早早)出生,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外祖母的心。沈祖棻為此寫下了另一首更為著名的詩歌——《早早詩》。
程千帆熱愛學術,亦熱愛生活。20世紀70年代,他在湖北沙洋農場勞動,臨近春節回家時,總是熱情地張羅過年飯菜。他與程麗則一次次拿著各種票券,排隊采買食材,回家后便忙著洗切燒制。他還學會腌制臘肉、風雞、臘八豆、泡菜等,深受家人喜愛。程千帆平日很少寫詞,然而沈祖棻去世后,他愴然寫下兩首《鷓鴣天》悼念愛妻。其中一首寫道:“衾鳳釵鸞尚宛然,眼波鬟浪久成煙。文章知己千秋愿,患難夫妻四十年。哀窈窕,憶纏綿,幾番幽夢續歡緣。相思已是無腸斷,夜夜青山響杜鵑?!痹~中凄惻哀婉,感人至深。
除了親情,兩位先生同樣珍視友情。大學期間,沈祖棻與幾位同學發起詞社,社中同學親如姊妹。1934年春,全班組織春游,同學尉素秋因家中遭遇變故,心情抑郁,未能參加。沈祖棻專門約她泛舟玄武湖上,關切慰問。多年以后,尉素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滿懷感激:“她的一個顰蹙,一次凝眸,一刻低語和一句話里的溫存慰藉,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事后她做了一首詩,現在我僅記得兩句:‘春到人間聊自惜,情鍾我輩劇堪哀?!以谶@兩句上圈上兩排瑣圈?!贝撕?,沈祖棻流落四川,還創作了多首詩詞懷念尉素秋。
三
程千帆的學術品格與家風傳承密切相關。其父程康雖未在書中過多著墨,但其“性情風義”深刻影響了程千帆的治學與為人。程康最為世人稱道的兩件事,被程千帆在《瑣記漢壽易氏與寒家世誼》一文中簡要記錄:一是其師、著名書家和詩人顧印伯歿于京師,程康自鄂赴京,扶棺歸葬,收其遺稿并捐資刊刻《成都顧先生詩集》,遍求當日名家為其師遺像、遺作題詞作序;二是其友詩人沈硯農客死北京,家貧子幼,程康多方援助,使其終得歸葬廣州。
程麗則在此基礎上,不僅廣搜博采文圖資料,更走訪了與程老先生詩文唱酬者的后人。這些努力使我們得以知曉:程千帆母親車氏實為湖南人而非江西人,其字應為慕韞而非慕蘊;看到了叔祖程頌萬為車氏所做的《程十七郎妻車氏墓志銘》,程康在陳衡恪《北京風俗》畫冊上的題詩,程康與曾緘、劉蘆隱唱和詩的結集《三山雅集》,以及江梵眾的《三山雅集圖》。這些發現不僅修正了歷史細節,更將一位兼具“性情風義”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而這,正是程千帆學術精神的重要源頭。
這本畫傳中還收錄了諸多前輩學者的珍貴資料與圖片。文字為圖像賦予深度,圖像則將人們帶回歷史現場。圖文相輔相成,使故事更生動,人物形象更鮮明,傳播更為廣泛。相信《程沈畫傳》的出版,定會受到讀者的喜愛。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03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