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報告2024》《全球發展報告2024》英文版新書首發式暨智庫對話會在倫敦舉行
發布時間:2025-03-17 15:53:28 | 來源:外文出版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彬當地時間3月11日下午,由中國外文局指導,外文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的《中國發展報告2024》《全球發展報告2024》英文版新書首發式暨智庫對話會在2025英國倫敦國際書展期間舉辦。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臨時代辦王起公使,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王忠宏,中國外文局計財部副主任楊秀端,外文出版社副社長賈秋雅,英國前商業、創新和技能大臣文斯·凱布爾爵士,英國48家集團主席杰克·佩里等中外嘉賓40余人出席活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為活動錄制了視頻致辭。
▲隆國強視頻致辭
隆國強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國發展報告2024》以智庫視角解碼中國發展密碼,為世界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樣本;《全球發展報告2024》緊扣時代之問,分析當前全球共同挑戰,并提出系統性、前瞻性、針對性建議。知識共享是文明對話的最佳載體,思想交融是破解發展困局的關鍵密鑰。這兩部報告分別是中國發展經驗的系統化記錄和對世界發展的整體性思考。
▲杰克·佩里致辭
杰克·佩里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發展報告2024》展現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國家圖景,中國在現代化、創新驅動和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探索,為未來數十年的全球發展提供新范式?!度虬l展報告2024》表明,氣候變化、供應鏈韌性、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已不再是單個國家的課題,而是需要全球協作、創新思維和長遠眼光的人類共同課題。兩份報告的核心啟示在于:發展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關乎人民福祉、社會進步和為后代負責的選擇。
▲賈秋雅致辭
賈秋雅在致辭中表示,這兩本書的出版恰逢其時。當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跨越分歧、深化理解。中國的發展經驗表明,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國家,完全可以通過和平發展、開放合作實現現代化,并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與此同時,中國始終是全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從“一帶一路”倡議到國際減貧合作,從氣候行動到數字治理,中國正以實際行動證明,人類的共同挑戰需要共同答案。希望這兩本書能成為大家理解中國、觀察世界的橋梁。
▲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王忠宏主持致辭環節
▲新書揭幕
首發式上,王起、王忠宏、楊秀端、賈秋雅共同為新書揭幕。
▲現場贈書
王起、王忠宏、楊秀端、賈秋雅共同向文斯·凱布爾爵士,劍橋大學皇后學院研究員楊群,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主任何妍,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可持續建設學院副教授汪軼溟,杰克·佩里,建設銀行倫敦分行副行長徐建灝,商域國際集團總經理劉先彪贈送了新書。
▲智庫對話會現場
文斯·凱布爾爵士,汪軼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施戍杰,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研究員余璐,牛津大學博士涂荔文出席智庫對話會,圍繞“共筑發展之路:中國與全球發展解讀及未來展望”展開研討與交流。
文斯·凱布爾爵士在對話中表示,中國在商業領域取得巨大進展,并與眾多海外合作伙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英兩國可在經貿、全球化、氣候變化三大領域加強合作。
汪軼溟在對話中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展現出強大動力,除了政府的積極推動,社會層面也展現出濃厚興趣和廣泛參與。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綠色建筑、低碳交通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為全球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施戍杰在對話中表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綠色產業持續發展。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中國經濟增長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為各國開放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余璐在對話中表示,增強全球發展韌性最根本的是要加強溝通、協調、互信、合作,尤其要維護和提升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治理體系的有效性,同時發揮其他多雙邊治理平臺的作用。中國一直是全球發展韌性的重要貢獻者,其自身的穩定發展本就為全球發展注入動力。
涂荔文在對話中表示,《中國發展報告2024》系統總結了中國在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等方面的成就,特別是在生物制造領域的突破?!度虬l展報告2024》更多聚焦了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產業鏈韌性等問題,提出了通過生物制造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外文出版社編輯祝曉涵主持新書揭幕、贈書和智庫對話會
《中國發展報告2024》記錄了2023年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等,并收錄了五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成果?!度虬l展報告2024》則由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撰寫,以“動蕩變革的世界:合作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為主題,闡釋當今世界基本特征和面臨的共同挑戰,探討全球合作應對共同挑戰的總體思路和主要路徑等。
(攝影:楊一木 張若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