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繪本帶你漫游意大利
發布時間:2025-02-25 08:55:32 | 來源:中新網 | 作者:王宗漢 韓禹 | 責任編輯:孫靈萱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說,有了人類歷史本身,就有了敘事。而文字敘事與圖像敘事各有側重——作為時間藝術,文字難以表現空間;作為空間藝術,圖像難以表現時間。如何探索文字敘事與圖像敘事的融合與協調?
繪本,一種誕生相對晚近的藝術形式,融合了文字與圖像敘事的特點,構成一種獨特的“復調敘事”。
2023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了獨立插畫師須臾的繪本《一個人的意大利》,講述了作者在意大利留學三年的見聞。文圖“互嵌”,文字令圖像更有故事,圖像使文字再添意味,在明艷的色調與輕松的語調中,讀者神游充滿浪漫情調的異國他鄉,體味一段彌散著自由和隨性、充滿著驚喜和溫情的生命體驗。
《一個人的意大利》。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供圖
圖像能通過色彩、構圖和意象傳遞信息,使人自然“陷入”到繪本中體驗情景。作為本書承載信息的主要載體,插畫讓人獲得超越文字敘事的豐富感知,讓讀者在場、沉浸于“語境”當中。如本書《海邊婚禮》一節,全篇文字不過百,作者繪制占幅兩頁的全景插畫里,茂密的樹林中一片靜謐的草地上,眾多親友圍坐,花瓣紛落,新人擁吻——作者為讀者展現的這幅畫面,仿佛使人置身溢滿幸福和愛意的現場,勝過千言萬語。
圖像有時能越過文字巧妙表達作者的微妙心緒。如《體驗一種蝸牛式的辦事效率》一節中,作者在文字中提及一件小事,她在售票處排隊辦事被告知需要等待很久,并寫道“我一生所有的耐心與好脾氣全是在這個任性隨意的國家磨煉出來的。而他們所有的效率可能都用在賞花喝咖啡上了”。但插畫描繪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在一輛觀光巴士上自由歌唱、跳舞、飲食,車外遛狗的女士向他們揮手致意,路邊的男女隨著車上的律動起舞,色彩明媚、歡樂流動,一切是任性隨意、自由、無拘無束的。須臾用這副插畫巧妙地表達了她對這種氛圍的認同和向往——人本應隨心、自由地生活,當下的每一刻才是最值得享受的。正是圖像的參與,使得敘事不再單調服從文字背后的敘事,變得鮮活生動。
《一個人的意大利》。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供圖
繪本為擴大空間敘事的優勢,往往圖像重于文字。但這種優勢并非沒有極限:生活中的事件往往表現為時間軌道中的發展。因此,在必須進行時間敘事的前提下,文字營造的語境至關重要。
以作者與男友卡布里的戀愛敘事為例,在《飛蛾撲火》一節中,插畫里,卡布里懷抱一大捧鮮花,顏色鮮艷,給人以撲面的熱忱和真摯。但這只是這一“事件”發展到巔峰的一個“頃刻”,讀者無法僅憑此感知兩人感情的更多維度,敘事尚未完成。因而作者在此更多運用文字敘事,包含大量對話、動作、心理活動描述?!帮w蛾撲火”一詞已暗示遺憾結局,但此處的文字依然能讓讀者沉浸在作者營造的一種“明媚”的語境中,“現在我們快樂地在一起,其他,不要提”。盡管她與卡布里的感情或許短暫,但并不悲情,作者直接以文字表明,當下的快樂和赤誠足夠真誠,那么也就有了永恒的價值。這種“隨心而動”的理念貫穿全書。
《一個人的意大利》。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供圖
美國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Bruner)認為,敘事不僅是一種描述事實的工具,更是展現個體或集體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的載體。須臾以圖畫和文字,創造了一個共享的空間,使異國的人、景、情、事不限于個人頗堪玩味的回憶。在前言中作者寫道,“人出生的時候沒帶來東西,離開的時候也帶不走什么,唯有經歷與體驗,真正屬于你”。這種經歷和體驗無法被替代或復現,但可被敘述、記錄,并可以巧妙的敘事方式被傳遞、被共享。翻開本書,沉浸到作者精妙設計的多重敘事中,你可以漫游意大利的大街小巷,領略浪漫自由的意大利風情,更是體驗敘事者隨性、悠然的生活姿態。
文圖互嵌,豐富而不沉重,完整而不繁冗,一本書讀下來如駕輕車而就熟路。除了《一個人的意大利》,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插畫+”系列還陸續出版了10余本,如《波波和莫奈》《從北京出發》《博洛尼亞四季》,不斷豐富“繪生活藝術,畫美好人生”的主題內涵。扎根中國沃土的插畫師已開始走向世界,嘗試用精彩的故事與藝術創意勾勒中國之美、世界之美。(完)